老年憂鬱症之心理社會因素 |
高齡化已是現代社會不可抗拒之趨勢,因此,老年人除了活得長久外,如何活得好似乎也成了現代社會的考驗。老年人之心理情緒問題便不容小覷了。
老年人之心理情緒問題通常導因於多重因素,包括:生物、心理社會,及環境方面的影響。這些多元的因素在老年心理情緒問題之發生、維持、抑制及治療上,常有各種複雜的交互作用。 以老年憂鬱症為例,除了老化相關之生物性因素外,其它生理疾患(如:中風)、負向的生活事件(如:喪偶)及過去病史(如:高血壓、糖尿病)亦為老年期憂鬱症之危險因素。 |
至於相關的心理社會層面因素,則包括社經狀況、社會支持、壓力因應及自我效能等。這些心理社會因素將會影響老人年之疾病負荷量,使失去健康,進而導致憂鬱症之發生。
換言之,這些心理社會因素是老年憂鬱症之居中調節因素,因此不容忽視!在一些長期研究顯示,自我效能感較差的老年人遇重大生活事件時,其生理狀況易變差,也易出現憂鬱症狀。在社會支持方面,在年齡的增加之時,其社會網路系統漸漸地簡化,能提供社會支持的人們隨之減少,憂鬱症的可能性便提高了。 |
此外,在因應壓力方面,因應模式或心理方面的韌性與老年憂鬱症之發生、維持有一定的關聯性。因應模式可略分為消極因應與積極因應兩類型。所謂的「消極因應」是指逃避傾向之行為表現,例如: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,以減少對壓力源的關注;或是反芻式想著問題而未衍生相對的解決方案或行動。
「積極因應」則意謂針對問題,思考可行的解決辦法,運用周圍的資源,並進而採取行動。當然這積極因應策略尚包含建立豐富的靈性生活。根據多項臨床資料指出,一般而言,積極因應的模式通常可使老年生活有較佳的心理調適。心理方面的韌性則是老年人能平衡地檢視自己的生活、感受生活的意義、感到自我的功能、接受生活及自我效能感。這些心理韌性在老年憂鬱症之預防或治療上,都扮演重要的角色。 |
雖然老年憂鬱症之心理社會因素是如此的複雜,但除了藥物治療外,心理治療,如:針對喪親的老人進行的人際取向心理治療,或是以問題解決導向的疾病壓力管理心理治療,都可進一步協助老年人改善憂鬱症症狀、預防再發,使在不可抗拒的老化過程中,老年人也可以享受較佳品質的長青生活! |